第50万辆小米汽车在京下线,刷新了全球新能源车企规模化量产速度纪录。11月20日,这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汽车在位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小米汽车超级工厂下线。自2024年3月28日首款车型SU7正式发布以来,小米汽车仅用602天、不足20个月就达成了这一成就。
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这标志着小米汽车的研发、制造、销售、交付和服务体系得到了充分验证,也意味着产品获得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公司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雷军还透露,预计2025年全年小米汽车将交付超过40万辆。
根据第三方平台的数据,截至今年10月,小米SU7在国内中大型轿车销量中排名第一;而小米YU7则连续三个月位居中大型SUV销量榜首,其中10月份更是成为国内全品类SUV销量冠军。面对市场的积极反馈,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小米汽车工厂自投产以来持续加速产能爬坡。截至目前,该工厂已完成35次技术改造升级,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缩短了向用户交车的时间。
11月18日,小米集团发布的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内公司交付了超过10万辆汽车,创下单季度历史新高,同比增长率达到173.4%。今年前三个季度,小米汽车累计交付量超过了26万辆,9月和10月连续两个月交付量均超过4万辆,预计本周将提前完成年度35万辆的交付目标。值得注意的是,第三季度小米汽车业务首次实现单季度盈利,智能电动汽车收入达到283亿元人民币。
小米汽车的速度记录不仅体现了自身成长,也是中国智能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崛起的一个缩影。作为京津冀地区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的关键企业之一,小米汽车通过其系统化生产带动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例如,北京海纳川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小米汽车在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单体供应商之一,在合作过程中实现了近140亿元产值增长。同时,小米汽车的主要激光雷达供应商——禾赛科技也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显著进步。据估计,小米汽车的生产活动直接促进了超过300家零部件企业的成长。
雷军强调,未来小米汽车将继续重视安全性和交付效率,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生产节奏,并将持续增加科技创新投入,推动核心技术研发及AI与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大家对小米汽车寄予厚望,我们会用实际行动来回应这份期待。”雷军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