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强调,“要密切联系群众,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把工作抓到群众心坎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强调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近年来,中央和各地密集出台一系列反对形式主义的举措,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不容忽视的是,一些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仍然存在,甚至还出现了一些新动向新表现。从思想根源上对症下药,是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和办法,党员干部要真正从“心”出发,铲除形式主义“病根”。
怀揣“忠心”,夯实信仰基石,永葆本色不变质。古语云:“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对党忠诚是党员干部最根本的政治品质。“用会议落实会议”“材料出政绩”“说一套做一套、台上台下两个样”,口头上“落实”,实践中“落空”等等形式主义问题,究其思想根源,还是党性锤炼不够、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的问题,用轰轰烈烈的形式代替了扎扎实实的落实,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因此,破形式主义根本在于补足精神钙片、筑牢思想根基,以对党忠诚为干事创业保驾护航。党员干部要时刻做到“心中有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警醒态度,深刻反思理想信念牢不牢,“四个意识”强不强,“四个自信”坚定不坚定,“两个维护”坚决不坚决,以刮骨疗伤的勇气清除思想上的杂质。时刻铭记党员身份,信守对党的承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以信仰的力量,铲除滋生形式主义的土壤。
坚守“初心”,践行群众路线,真刀真枪解难题。“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走得再远也不能忘记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反观,有的干部“不怕群众不满意,就怕领导不注意”,2020年3月5日,中央指导组在武汉市青山区翠园社区开元公馆小区考察时,有居民隔窗高呼“假的”,反映社区物业假装让志愿者送菜送肉给业主的情况,诸如此类形式主义做法并非个例,这是把领导满意与群众满意对立起来,割裂了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相统一的原则。这种形式主义不仅让工作没有成效,还劳民伤财,激起群众怨气,激化社会矛盾。根本原因在于部分党员干部违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偏离了为民初心。祛除形式主义的“病根”,就要坚持走群众路线。党员领导干部要时刻做到“心中有民”,真正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各项工作的最终评判标准,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坚持把作风建设贯穿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撸起袖子、沉下身子,不折不扣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确保疫情防控、复工复产、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落细落实,以纾民怨、解民忧、暖民心的实际行动诠释初心,干出一番事业,造福一方百姓。
保持“恒心”,发扬斗争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一篙松劲退千寻。”解决形式主义问题是一个坚持不懈的过程,一刻不能松,半步不能退,斩断形式主义的病根不是靠喊出来的,关键要保持长期斗争的“恒心”,以没有间歇期、没有休止符的劲头把纠正形式主义问题进行到底。领导干部要以上率下,以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带头转变作风,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深入基层,体察下情,不让基层表格满天飞、处处留痕、迎送一大堆,把基层干部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真正做到“为基层减负,为民生增福”。基层干部要改变眼睛只向上看的习惯性做法,紧盯群众所急所忧所盼,解放被形式主义“绑架”的思想,少走“形式弯路”,少在“套路”上做文章,不因歪风而摇摆,不被浮躁乱阵脚,遇到形式主义问题要敢于说不,唯有如此,才能不干“蠢事”,让“办实事、真干事”成为风向标。
“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根治形式主义问题,中央的“集结令”已经下达,党员干部要摒除内心深处的私弊积垢,把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决破除形式主义。(莫祖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