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郑州9月10日电 记者从河南省新闻办新闻发布会获悉,河南省自贸办、河南省委改革办联合印发了《关于印发河南自贸试验区2020年最佳实践案例的通知》,推出23项改革创新案例,有效地强化了改革创新的示范、引领作用。
新闻发布会现场
据了解,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可复制推广为基本要求,在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挥自贸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要求、推动自贸试验区建设过程中,河南自贸试验区各片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涌现了一批制度创新性强、市场主体反映好、具有一定系统集成特点的经验做法。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用好自贸试验区等国家战略平台作用,加快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河南省自贸办、河南省委改革办系统总结,认真评估,筛选了成效较为突出的23个案例,作为河南自贸试验区2020年最佳实践案例予以发布。
郑州片区
三年来,郑州片区累计形成18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从主要类型来说,围绕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体系,形成175个创新成果;围绕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建设,形成52个创新成果。由郑州片区会同相关部门探索形成的有5项,集中体现了郑州片区“放管服”改革、贸易便利化以及国际通道建设等方面的工作成效:
一是国有土地出让考古前置改革:该项改革由郑州市文物局会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县(市、区)政府联合建立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前置工作机制,统一实施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通过系统集成化的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措施,改变以往“一项目一申报”的做法,平均为企业节省审批时间30天以上,同时规避了项目建设可能存在的风险。
二是企业集群注册新模式:该模式在集群注册“绿色通道”机制的基础上,通过线上、线下联动,进一步放宽住所登记条件、简化登记手续、规范管理和服务,降低企业前期办公场所租赁成本。据统计,仅在企业设立初期,平均为每家企业节约开户费等相关费用约8000元。
三是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模式:该模式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置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将区外的分拣、退货流程转移至区内,实行退货中心仓场所硬件设施监管,有效降低了电商企业退货仓储成本,缩短了广大消费者实际退货时间。
四是邮政口岸“三关合一”监管模式:该模式针对邮件、快件、跨境电商三项业务需求和特点,通过优化完善管理方案和监管方案,配合快件通关辅助系统和自动分拣线等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在特定的作业区域内实施集中监管,极大地满足了跨境电商企业快速通关需求。
五是建立中欧班列运邮进出口双向集散通道:在前期邮件出口常态化运邮的基础上,郑州海关和边境口岸海关通过建立沟通协调机制,解决进口邮件通关、封存、运载等问题,实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同时利用远程协同、动态调整等方式,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使中欧班列(郑州)国际邮件出口、进口的陆路通道全部打通,成为全国首条进出口双向运邮集散分拨的运输通道。
开封片区
开封片区探索形成120项创新成果,创出制度创新“开封模式”。从“二十二证合一”改革,开创“多证合一”的先河到“企业投资建设项目承诺制、营商环境建设经验、建设项目联合精准监管”被全国推广经验,再到“一码集成服务”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国务院发文推广“建设项目水电气暖‘现场一次联办’”,开封片区的制度创新,不断发力,持续出彩。开封片区共有8项案例入选河南自贸试验区2020年最佳实践案例。
在政务服务方面:入选了企业开办“照章税保”联办、便企简易注销两项案例。企业开办“照章税保”联办指简化企业开办环节,优化流程,将企业注册、公章刻制、发票申领、社保登记有效整合,率先将企业开办时间由原来20余个工作日压缩至3个工作日以内,平均开办时间控制在2个工作日,申请材料压缩40%以上。便企简易注销是将税务、市场监管、商务、海关、人社等5个部门的注销事项,由综合受理窗口“一口受理”。实施“即时办”优化税务注销即办服务,“分类办”推行简易注销清税证明免办服务,“容缺办”推行“承诺制”容缺办理,“容错办”建立企业简易注销容错机制。同时,扩大企业简易注销适用范围,拓展免费公告渠道。通过上述举措,优化注销流程、精简注销材料、压缩注销时限,全面提升企业注销办事体验。
在投资管理方面:入选了建设项目水、电、气、暖“现场一次联办”模式、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区域规划环评和差别化清单分类管理、涉企土地测绘“多测合一”四项案例。建设项目水、电、气、暖“现场一次联办”模式是对建设项目市政公用基础设施配套服务进行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改革,创新实施建设项目水、电、气、暖“一站式”“零跑趟”上门服务。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主要是选择已取得用地的市政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工业和现代物流业等备案类企业投资项目开展试点,建设项目准入由政府审批改为企业承诺。区域规划环评和差别化清单分类管理主要指通过开展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明确开封片区规划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准入条件,制定建设项目环评负面清单,对区内项目实施差别化清单管理,有力地助推了建设项目承诺制等创新制度的实施。涉企土地测绘“多测合一”聚焦工程建设项目领域涉企土地测绘程序繁琐、耗时较长、多头测绘等问题,将规划条件编制测绘、交地测绘、不动产登记宗地测绘进行整合,实现涉企土地测绘“多测合一”,测绘费用由政府统一购买并实施完成。
在金融服务方面:入选了构建自贸试验区进出口企业二元多维评价体系。通过此评价体系,对自贸试验区注册A类进出口企业的企业贸易经营信息、非银社会信用信息、金融信用信息全面衡量后评选出A+类企业,由银行围绕贸易便利化、扩大授信、进行信贷产品创新等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率先构建起企业越诚信、手续越便利,银行越合规、审核越自主的信用激励机制。
在事中事后监管方面:入选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告知承诺+精准监管。开封片区聚焦工程建设项目手续办理过程中企业反映问题较大、耗时最长的规划环节,提前介入对接规划设计方案技术标准,将规划设计方案的技术指标按照政府审核和企业承诺进行分类,同时设置四重风险防控举措,强化精准监管,为建设单位平均节省30个工作日,有效解决了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中设计方案审查及公示过程中审批时间长、企业来回跑、反复对接等问题。
洛阳片区
洛阳片区是河南省唯一的自贸试验区、自创区、高新区“三区叠加”区域。共有7个案例入选,呈现出洛阳片区建设发展的“三大亮点”:
突出产业转型:《“四链融合”促进洛阳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通过政策链带动资金链、资金链促进创新链、创新链引领产业链、产业链助推政策链,实现“四链”有机融合。实现了产业智能升级,推动了企业做大做强,激发了产业经济活力。在2018年、2019年国务院大督查中,洛阳市的这项工作连续两年获得“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的地方”督查激励。
《破解民营经济职称评审瓶颈》,从“拓宽评审渠道、开辟绿色通道、突出能力导向、创新评审方式、健全信用评价体系”五个方面破解民营经济人才职称评审瓶颈,营造了有利于民营企业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了经济高质量发展。2019年,高级职称评审通过率达到76.92%,高于往年全省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企业专属服务V3.0版》,是全省首个企业个性化定制的专属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平台技术,实现了企业政策法规、资金兑现、交流互动、金融服务等九大功能的线上服务,同时建设有手机APP和专属企业空间等服务工具,实现了区内企业“政策、人才、资金、市场、服务”精准推送,打造企业专属360度服务新模式。
突出金融开放:《“信贷+信用”普惠金融模式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信贷+信用”普惠金融模式即对优质诚信中小微企业实行“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动态管理”的融资模式。通过推广这一模式,有效缓解中小微企业双创资金难题,提高了中小微企业守信意识。
突出对内改革:《创新无仓储危化品经营企业管理服务新模式》,为解决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受多方面原因制约而难以发展的问题,洛阳片区探索在自贸试验区内实行无仓储危险化学品经营企业管理服务新模式,通过引导集中管理、建立溯源制度、引入信用制度、实行同步审批等创新举措,既便于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实现了风险可控,又活跃了石化市场,为打造高端石化产业基地奠定基础。2019年度洛阳片区无仓储危化品企业产值突破35亿元。
《推行“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助力市场主体快入准营》,洛阳片区在全国率先推行“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将首批改革事项确定为食品经营许可证、食品小经营店登记证、食品小作坊登记证等7类市场主体需求量较大的涉企经营许可事项,通过技术手段,将有关许可信息集成到营业执照上,推进流程、信息、追溯集成。“多证集成、一照通行”改革改变了以往申请人多次跑腿、材料多次提交、信息多次采集的状况,大幅降低了成本。以办理食品小经营店为例,办理时限由之前的10个工作日缩短到了2个小时。
《优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办理模式》,是为解决企业因厂区整改等导致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时间延长这一问题,洛阳片区通过“先证后查”、服务前移等创新举措,优化食品生产许可证审批流程。这一创新做法缩短了企业从申报到投产的时间,取得良好实践效果。(张晨)